自2017年以來中美之間針鋒相對關稅的時間表
(SeaPRwire) – 中國針對美國進口的報復性關稅於週一生效,僅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宣布他想要對所有進口美國的鋼鐵和鋁製品徵收新關稅幾個小時後。
這些快速發出的關稅和進口限制措施讓人想起川普第一個任期,當時美國和中國爆發了一場貿易戰,持續了川普上任的頭四年,並在他繼任者喬·拜登的任內也一定程度上延續。
川普在1月20日重返白宮不到一個月後,就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了10% 的關稅,此舉預計將提高包括筆記型電腦、玩具和快時尚在內商品的價格。
中國則以對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產品徵收15% 的關稅,以及對從美國進口的原油、農業機械和大型引擎汽車徵收10% 的關稅作為回應。
北京還對 Google 發起了反壟斷調查,並將擁有美國時尚品牌 Tommy Hilfiger 和 Calvin Klein 的 PVH 公司列入其「不可靠實體」名單。中國還限制了五種稀有金屬的出口,這些金屬用作國防和清潔能源行業等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新的摩擦可能升級為貿易戰,以下是兩國多年貿易爭端中的一些關鍵時刻:
2017年3月
川普在首次擔任美國總統後不久,決心減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在反傾銷案件中加強關稅執法。
2017年4月
在訪問北京期間,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意制定為期100天的貿易談判計劃,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貿易談判在7月之前失敗。
2017年8月
川普就中國涉嫌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展開調查,美國估計這每年給美國造成高達6000億美元的損失。
2018年1月
美國宣布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徵收30% 的關稅,這些太陽能電池板主要來自中國。
2018年4月
北京以對價值約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作為反擊,包括對水果、堅果、葡萄酒和鋼管徵收15% 的關稅,以及對豬肉、再生鋁和其他六種商品徵收25% 的稅。
一天后,美國加碼,對來自航空航天、機械和醫療行業的價值約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 的稅。中國則以對飛機、汽車、大豆和化工產品等價值約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收25% 的關稅作為報復。
2018年6月-8月
兩國至少又實施了三輪相互報復的關稅,影響了價值超過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和價值超過1100億美元的對華美國進口商品。其中包括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10% 的關稅(於2018年9月生效),並計劃在2019年1月1日提高至25%。
2018年12月-2019年5月
在2018年12月同意停止徵收新的關稅後,華盛頓和北京未能達成貿易協議。談判破裂後,川普繼續將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 提高到25%。
2019年5月
華盛頓禁止中國科技公司華為從美國公司購買零件和組件。
2019年6月
川普和習近平在電話中同意重新啟動貿易談判,但在接下來的五個月中,這些談判遇到了許多障礙。
2020年1月
美國和中國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內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然而,一個研究小組後來發現,中國基本上沒有購買它承諾的商品。
2022年10月
拜登保留了川普政府實施的大部分關稅,並對向中國出售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實施了全面新的限制。這些限制措施將在2023年10月和2024年12月擴大。
2024年2月
川普在競選活動中表示,如果他再次當選總統,他計劃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至少60% 的關稅。
2024年5月
拜登提高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鋼鐵、鋁和醫療設備的關稅。
2025年2月4日
對所有進口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10% 的新關稅生效。中國當天作出反擊,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煤炭、液化天然氣和農業機械徵收關稅。
—Mistreanu 從台灣台北報道。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