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可持續發展十年論壇在北京開幕
(SeaPRwire) – 北京, 2024年4月28日 — 來自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新聞報導:
在2023年8月,聯合國大會(UNGA)通過了決議「2024-2033年科學為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Sciences Decade)。這一決議為人類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通過科學推進和利用科學在可持續發展的追求中,並培養一個新的科學文化——讓每個人都參與科學的進步和從中受益。作為UNGA指定的負責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積極制定和傳播科學十年清晰的願景和明確的使命,通過與成員國、其他聯合國機構的合作夥伴、國際科學聯盟、科學院、私營部門和NGO廣泛協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於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了「科學為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論壇」。該論壇是2024年中國國際科技創新論壇的平行論壇之一,是國家級的全球科技創新交流與合作平台。科學為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論壇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擴大科學十年的傳播範圍,吸引科學界、政府機構、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參與,傳播科學十年的願景和使命,動員各方參與其實施。來自9個國家的13位知名科學家、專家和高級政府官員分享了他們對科學十年實施的看法、期望、建議和方法。此外,論壇還舉辦了高層對話,主題為吸引社會培養科學文化,來自20多個國家的150多名與會代表參加了論壇。
「科學十年的目標之一是通過科學知識的進步,為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強大力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事處主任Shahbaz Khan表示,「中國,尤其是像北京這樣具有卓越科學思想的創新城市,在這一任務中處於獨特的位置。我親眼見證中國如何利用基礎科學推進環境和社會。此外,此次論壇提供了獨特的國際科學合作平台,使我們能夠利用全球各地的科學能力共同建設可持續未來。我們希望此次論壇能成為開創性合作和知識交流的跳板,推動我們邁向更光明的未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科學政策與基礎科學部主任胡紹峰表示,科學為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基礎科學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不足等挑戰,以及需要平衡和協調不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他主張通過技術創新支持政策加強知識共享、通過開放科學促進知識共享,以及在基礎科學、技術、研究、創新和工程領域加強機構和人力資源建設,最終通過科學惠及人民。
世界科學院主席Quarraisha Abdool Karim,也是南非愛滋病研究中心(CAPRISA)的聯合科學主任,強調通過持續努力和協作工作,在預防和治療傳染病如愛滋病和新型冠狀病毒等方面獲得了重要經驗,包括為決策提供依據證據,使科學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更加公平和可及。此外,重點將繼續為決策者提供科學建議,完善相關檢測、隔離和疫苗接種法律,加強疫情預防和監測,促進公共傳播教育,推動國際科學合作,為所有人創造可持續未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大數據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中心主任顧華東表示,開放數據是開放科學的關鍵。開放數據通過提高科學創新活動的透明度、可重現性和協作性,促進開放科學的發展,從而增加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價值。顧華東強調需要加快建設大數據基礎設施,強化總體設計,構建全面數據生態系統,在開放科學基礎上建立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模式,使大數據基礎設施促進開放科學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開放科學委員會主席安娜·瑪麗亞·塞托·克拉米強調需要加強人才和機構能力建設。她強調需要建立全面開放科學基礎設施,通過公平、多元和包容的科學體系解決社會問題,為後代創造更健康的未來。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主任龔克表示,「科學十年」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科學素養社會。為實現此目標,他建議採取設計頂層系統、利用技術和數字資源、監測公眾科學素養進程、開展公眾宣傳教育等策略,確保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都能理解科學原理,並對相關決策過程有足夠了解。
羅馬俱樂部秘書長卡洛斯·阿爾瓦雷茲·佩雷拉強調,需要以倫理為導向的知識發展和利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他呼籲推進跨學科教育實踐,充分發揮科學在社會進步中的多方面作用,優化現有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全球跨學科網絡,加大對科學創新可持續發展的投入,促進人與地球和諧共生。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2024年標誌著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成10周年和「科學為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第一年,兩者在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推進國際科學合作和支持基礎科學方面高度契合。科學十年的目標與